第160章 调虎离山-《就怕绿茶有演技》
第(2/3)页
玲嫔垂眸道:“贵妃娘娘……臣妾不过是想皇上多陪陪娘娘而已……”
周贵妃冷笑一声:“你会这么好心?你到底有什么目的?”
就算玲嫔表现得再温顺,周贵妃也知道她不可能真的臣服,毕竟自己夺走了玲嫔的儿子。
玲嫔面露惊慌,仿佛心事被戳穿一般,小声道:“臣妾、臣妾真的只是想娘娘开心些……皇上多一些时间陪着娘娘,不好么?娘娘开心了……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臣妾哥哥的事……”
周贵妃秀眉微挑。
玲嫔是个胆小的,不过玲嫔的哥哥却还有几分才干,科考之后便投入了周贵妃父亲门下,入了户部。
如今户部侍郎一职空缺,于是早前玲嫔便向周贵妃提过,希望她哥哥有机会补上这个空缺。
这对周贵妃来说,原也不是难事,且她哥哥陆佩文,父亲用着也很顺手。
周贵妃:“果然是为了你哥哥的事。”顿了顿,她道:“罢了,本宫回头给父亲写封信吧。”周贵妃的父亲乃是当朝太师,一直深得皇帝倚重。
玲嫔一脸受宠若惊,连连点头:“多谢贵妃娘娘!臣妾愿为娘娘肝脑涂地!”
周贵妃笑容可掬地点了点头。
就算玲嫔表现得再温顺和听话,她也不会留玲嫔的性命。
毕竟,她不能让八皇子有两个母亲。
只需要一个月,八皇子就彻底属于她一个人了,想到这儿,周贵妃忍不住勾起了嘴角。
孟公公办事一向雷厉风行,很快便安排好了青城山出游的事。
两日后,皇帝便带着周贵妃微服出发了。
也许是太久没有出宫,皇帝一路都和周贵妃有说有笑,杨昭在旁边护送,一直笑而不语。
皇帝不在朝中,大臣们的折子便都递到了杨昭手里,杨昭处事果决,许多在皇帝那里积压已久的提议,都在他这里得到回复,许多之前不太看好他的大臣们,也不禁生出了些好感来。
这一日,下朝之后,官员们像往常一样,逐渐离开了勤政殿。
户部尚书胡大人走得最快,没有等任何人,便直接出了宫。
长史早就安排了马车等在门口,等他到了,便立即迎了上去:“大人。”
胡大人面色愠怒,道:“走罢!”
长史见他脸色不好,便不敢吭声,急忙吩咐车夫赶车。
胡大人一脸郁色地坐在马车中,长史为他递上热茶,道:“大人,您怎么了?”
胡大人怒道:“这四殿下是越来越不像话了!皇上不在,有武将在朝堂上公然提出要增兵北伐,他居然也不管管?”
之前每次一有人提出增兵北伐,周太师便会带头压制这主战的声音,又有皇帝做后盾,那些武将自然不成气候。
皇帝不点头,便动不到他户部的头上来。
这些年,他在户部也捞了不少油水,还有不少送去孝敬了周太师,万一要筹措粮饷,势必要清点国库,到时候……他挪用的那部分亏空,便瞒不住了。
胡大人正襟危坐,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破解之策。
长史提醒道:“大人,如今还只是讨论,趁着还未一锤定音,大人要不要送一封信去青城山?”
胡大人沉吟片刻,皇帝带着周贵妃去了青城山,朝中鲜有人知,连胡大人自己,都是听周太师说的。
若是将四殿下讨论增兵之事告知皇帝,皇帝肯定会立即回朝。
胡大人摸了摸胡子,笑道:“待本官回去,便给皇上写密折。”
说罢,对长史投去赞许的眼光,长史也跟着得意起来。
“咚”地一声响,马车忽然停住了。
胡大人面色微顿,长史蹙眉道:“怎么回事?”
外面的没人应声。
长史有些不悦,一把撩开车帘,正要斥责车夫,却忽然脖子一凉,一柄长剑抵在他脖子上,吓得他大惊失色。
胡大人也是惊慌失措,但他为官多年,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吓住,道:“什么人?胆敢劫持朝廷命官!?”
来人是个青年,他黑布蒙面,生得浓眉大眼,英气逼人。
他挑眉看了看胡大人,道:“你便是那个贪污受贿的户部尚书?”
这语气戏谑中带着不屑,令人听了十分恼怒。
胡大人勃然变色,沉声道:“你胡说些什么!你到底是什么人?”
长史也瑟瑟发抖,却仍然色厉内荏:“你敢拦我们的轿子……你、你活得不耐烦了!?”
青年皱了皱眉,长剑一推,长史便倒了下去,鲜血渗了一地。
胡大人吓得跌下座位,狼狈至极,他哆嗦着道:“你、你到底要做什么?我们与你无冤无仇……你、你要多少钱财,我都可以给你,求大侠饶命!”
青年不耐烦道:“你怎么这么啰嗦?”
说罢,一个手刀将胡大人砍晕了。
然后,这青年直接驾起了车,将胡大人带出了城。
青年回到城中时,已经到了傍晚,换了身劲装,又去掉了蒙面,整个人看起来英姿飒爽,这人不是别人,正好是白亦宸的贴身侍卫阿飞。
阿飞入了武平侯府,直奔书房而去。
书房之中,灯火如豆。
白亦宸一袭玄色衣衫,正坐在案前看前线奏报。
他身旁放着一叠精巧的竹筒,都是探子们,从剌古、北疆的各个角落,发回的消息。
自三年前,白亦宸第一次去剌古查探之时,便觉得大文对剌古知道得太少了。
在大文的视角中,一直觉得剌古是蛮荒之地,落后又野蛮,不值一提。
就连早些年,先皇在世的时候,大部分精力也是放在瓦旦,却对剌古关注甚少。
但当白亦宸到了剌古之后,才发现剌古的地域比他们想象得更加辽阔,那里的男子豪迈健壮,女人勤劳聪慧,虽然大部分以游牧为生,但是也开始学着大文开起了市坊,发展商贸,造起了统一的流通货币。
他从剌古回来之后,便在军中找了些忠诚度高、聪慧又善于应变的士兵,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。
第(2/3)页